连云港市经信委新闻发布会(2015年12月18日)
主持人:连云港市经信委副主任 张其兵 12月18日下午,连云港市经信委在连网演播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连云港“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和重点产业发展情况,并就“十三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重点发展产业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张其兵)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市经信委组织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对工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是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其兵、也是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这位是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局局长崔义中,这位是市经信委综合规划处处长李其明。“十二五”期间,工业条线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落实沿海开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中精力抓项目,全力以赴谋发展,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为使媒体朋友更好了解“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今天我们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有关情况。
主持人:(张其兵)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连云港发布、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网、市电视台等。新闻发布会共有三项议程:一是通报“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二是通报“十二五”重点产业发展情况;三是回答各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主持人:(张其兵)首先,请崔义中局长通报“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崔义中:“十二五”期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发展压力,全市工业条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发有为、积极作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用好“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加强工业规划落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强化企业运行调度,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实现了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主要体现为“六个新突破”:
崔义中:一是工业总量实现新突破。紧紧围绕工业扩量提质目标,深入落实“产业强市、工业立市”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发展“十大工程”,积极开展“千企技改、百企翻番”活动,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预计2015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130亿元、销售收入5300亿元、利税650亿元、利润410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5倍、2.7倍、2.6倍和2.8倍。全市年销售收入50—100亿元工业企业13家,比2010年增加9家;过百亿企业6家,比2010年增加5家。
崔义中:二是投资项目实现新突破。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先后开展工业项目“三百”工程、“双强双促”等主题推进活动,落实集中开工、督查推进、现场观摩等举措,完善领导干部挂钩帮扶、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发展难题集中会办等制度,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18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4716亿元。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66个,完成投资2350亿元,其中新竣工投产项目585个,珠江钢管、亚新钢铁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建成投产。率先在全省设立亿元工业技改专项资金,推动全市工业设备投入增幅全省领先;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600亿元,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745个。积极培育增量经济,列入市级监控新增长点项目共500个,新增现价产值1350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贡献率年均达到40%。
崔义中:三是产业培育实现新突破。全面落实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投资指导目录,重点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三新一高”新兴产业,积极突破石化、冶金“两基型”临港产业,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六大产业规模占到全市工业的80%以上,装备制造和石化两个产业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康缘药业的中药生产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成为全国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全省仅两个项目获评,工信部2015消费品工业智能制造现场交流会在连召开, 8省(区)40市“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联动发展合作联盟”在连博会上签约成立。
崔义中:四是企业服务实现新突破。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协调解决企业难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倾力保障生产要素,组织企业积极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活动10次,深化创业助贷等融资对接服务,开展5期金融服务日活动,协调解决资金300多亿元,累计化解难题500多个,促进了企业有序运转和项目加快推进。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政策,累计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2.5亿元,安排市级专项资金1.5亿元;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培育苏北第一家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成运营集公共服务、融资服务和工业展示三位一体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开通运行“港城中小企业之家”微信公众平台,推动小微企业快速成长、规模企业做大做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37家,年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5家,50—100亿元企业13家,其中,新海石化、镔鑫特钢销售收入过200亿元。
崔义中:五是创新融合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新创建国家级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2家,全省第一位;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7家、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2家、知识产权培育工程试点企业16家、省级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6家,均是苏北第一位。加快建设以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新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9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均是苏北第一位;创建国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1家,苏北唯一;培育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个,全省只有2个。以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万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万吨企业累计完成“十二五”节能量目标的114.76%,位居全省第一位。
崔义中:六是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推进“智慧连云港”建设,开通“智慧连云港”门户网站,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城区重点区域免费WiFi实现全覆盖,全市信息化水平位居苏北第二位。大力推进“千企贯标、百企示范”工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位居全省前列。突破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产业培育和推广应用,软件产业集聚明显,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连云港口岸检港联动信息平台列入国家示范项目,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列入国家示范工程,成为全国试点口岸的领跑者。
主持人:(张其兵)现在,请李其明处长通报“十二五”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李其明:“十二五”以来,我们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产业高端化道路,围绕一横一纵“T”型产业布局,积极推进“双千双百”工程,加快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石化、冶金六大重点产业,初步形成“三新一高两基”工业产业体系。六大重点产业规模占到全市工业的80%以上。
李其明:——新医药产业。建成了国内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麻醉手术用物、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医用消毒灭菌设备六大生产基地,成为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研发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中药、药用复合包装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康缘药业、豪森药业4家骨干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制药工业百强。预计201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是2010年3.2倍。
李其明:——新材料产业。形成以市开发区为主体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东部核心区和以东海县为主体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西部核心区,环氧模塑料系列产品、硅微粉、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原料产量、压电石英晶体等产量在全国市场有较大优势;在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差别化氨纶纤维等领域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拥有中复神鹰碳纤维、奥神新材料、太平洋石英等重点企业。预计201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是2010年3倍。
李其明:——新能源产业。在核电、风电装备、光伏产业方面初具特色,现有江苏核电、中复连众、神舟新能源、韩华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拥有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田湾核电,形成了上下游配套的风电装备产业链、光伏产业链;打造了“太阳雨”太阳能光热中国第一品牌,培育了中复连众、国电动力等行业龙头企业,引进建设了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机构。预计201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是2010年3.1倍。
李其明:——装备制造产业。是全市企业最多、规模最大的主导产业,形成了风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专用装备和船舶修造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培育了中复连众、天明机械、鹰游纺机、黄海机械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了碳纤维成套设备、大功率叶片、工程钻机、6MW海上风电机组等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成套装备,海州开发区被认定为省级高端装备特色产业基地。预计2015年,实现产值1350亿元,是2010年2.9倍。
李其明:——石化产业。以炼化一体化、虹港石化等项目为主的石化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炼油规模将达到5000万吨级,连云港跻身国家规划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以亚邦集团、闰土集团等企业为主,形成了染料、农药及其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江苏省农药行业规划》,把灌南堆沟港化工产业园列为省重点布局的10个农药定点园区之一,已有克胜农化、亚邦恒隆等16家农药生产资质企业。预计2015年,实现产值1100亿元,是2010年2.8倍。
李其明:——冶金产业。围绕沿海“一体两翼”布局,南翼以灌南县堆沟港镇为主,目前已建成650万吨,主要有兴鑫钢铁、亚新钢铁等企业;北翼以赣榆县柘汪镇为主,目前已建成产能600万吨,主要企业有镔鑫特钢等企业;主体以徐圩新区为核心,重点发展精品钢基地,主要有宝通镍业、华乐合金等企业。预计2015年,实现产值900亿元,是2010年4.1倍。
主持人:(张其兵)下面请各位媒体朋友提问。
媒体记者:“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成绩鼓舞人心,也让我们“十三五”工业发展充满信心。请问“十三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有哪些?
主持人:(张其兵)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十三五”是我市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后发先至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产业强市、工业立市”战略的决胜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委会精神,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顺应“工业4.0”、“互联网+”发展趋势,全面落实“产业强市、工业立市”战略部署,以“连云港制造2025”为纲领,按照做强增量与优化存量并举、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构建具有港城特色、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成为我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工业化率达到45%。
媒体记者:刚才通报中提到“三带六片区”的发展格局,能否详细介绍一下“三带六片区”?
李其明:目前,我们正在依据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组织编制《连云港市“十三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在谋划未来五年连云港工业发展中,为使全市工业发展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更能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按照“园区功能错位、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则,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设为重点,逐步打造“三带六片区”的发展格局。“三带”:一是以沿海交通干线为主轴,突出徐圩新区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布局临港基础性工业,着力构建沿海产业带;二是以市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为核心,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带;三是以省级开发园区为载体,加快产城融合步伐,着力构建都市型产业带。“六片区”:是指重点打造市开发区、高新区、徐圩板桥、灌云灌南、赣榆、东陇海线等六大产业片区,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媒体记者:请问,“十三五”期间,我市工业重点发展哪些产业?
崔义中:“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优先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医药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冶金、食品、精细化工三大传统产业,构筑“三三三”产业体系。石油化工业,以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为基础,全力打造国家石化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提升装备整机和成套设备研发制造能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化学新药、中药和天然药物、医疗器械和药品包装。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电子信息、新型无机非金属和石墨烯等材料。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核电及关联产业、风电产业、太阳能技术利用产业和生物质能产业等,建设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新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和软件产业。冶金产业,重点发展冷轧板带、热轧板带、中厚板、高性能钢管等高附加值新产品,建设大型精品钢基地。食品产业,重点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保健食品等地方特色食品。精细化工产业,重点发展高端染料及中间体、高效安全农药及中间体。
主持人:(张其兵)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希望大家进一步关注工业、支持工作,为工业发展注入正能量,为谱写“十三五”工业发展新篇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