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解读> 文 字

《连云港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发展短板实施方案》解读1

  • 时间:2016-09-18 16:05:24
  • 来源:连云港日报
  • 阅读次数:
  • 字体:[ ]

  一、《实施方案》编制的背景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我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重大机遇,深入推进沿海开发,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实现科学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国际性海港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一些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亟需加快补齐。

  为贯彻国家、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落实省政府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发展短板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案》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举措和保障机制四个部分,按照分步实施、统筹推进的原则,明确了2016—2018年,补齐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扶贫开发五个方面17项短板。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该部分提出了我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发展短板的要求,主要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机遇,聚焦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中的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精准施策,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增强地区发展新动能,为建设“强富美高”新连云港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部分:主要目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发展短板既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任务,必须准确把握实际,切实尊重客观规律,坚持量化目标、细化任务、精准施策。该部分提出了我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发展短板6个方面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量化指标:

  1、投资规模结构同步提升。提出2016—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保持20%左右,补短板领域投资力争达到2300亿元。

  2、重点产业发展加快突破。提出2016—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10%以上,新增高标准农田达到20万亩,高效设施农业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19%左右。

  3、创新引领作用有效发挥。提出2016—2018年,建设升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1—2家,省级专项实训基地2家;建设省级示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0个,引进各类高端和紧缺人才1500名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

  4、基础设施功能显著完善。提出2016—2018年,加快提升港口扩容,推进深水航道建设;新增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15公里以上,内河三级干线航道达到15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新改建城市各类地下管网30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达到8公里,新建4G基站1万个,农村光纤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美丽宜居乡村30个。

  5、民生保障能力逐步增强。提出2016—2018年,新增9所职业学校教学实训基地10.78万平方米,改造基础教育校舍157万平方米,新增医院床位2000张以上,完成棚户区改造6.8万套,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2%。

  6、精准扶贫脱贫扎实推进。提出2016—2018年,完成17.8万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低收入人口精准帮扶,实施2个扶贫开发重点片区关键工程、1个退出片区建设项目和149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20万左右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整体达到6000元。

  上述量化指标确定上,综合考虑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并结合省补短板实施意见和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及沿海开发五大工程实施意见等的相关要求。

  第三部分:重点举措。按照“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要求,该部分围绕五个方面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提出2016—2018年,着力实施130个重点项目,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切实调优投入结构,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1、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方面,提出围绕推动三次产业优化提升,实施50个重点项目,培优培强优势主导产业,拓展提升基地型、基础型临港产业,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发展和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便利化、精细化和品质化水平;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进一步促进农业高效化、规模化发展。

  2、补齐创新驱动短板方面,提出围绕构建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实施8个重点项目,打牢创新发展基础、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中青年科技专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通产业、创新、资本之间的通道。

  3、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方面,围绕增强地区发展承载能力,实施49个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铁路、机场、公路网络;建立健全安全可靠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提升防洪排涝和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完善农村水利基础配套设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升供电基础设施水平和输配电效率,推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大城市老旧管网改造力度,强化输油管网建设;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提高应对突发极端自然灾害能力,健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4、补齐民生保障短板方面,提出围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水平,实施19个重点项目,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设施布局,加强养老设施建设,提高全市健康和养老水平;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推进公共文化教育体育服务标准化;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补齐扶贫开发短板方面,围绕推动低收入群体生活改善,实施4个重点项目,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农村低收入群体脱贫攻坚同扩大有效供给有机结合,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推进重点片区扶贫攻坚,针对性加大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产业发展投资力度,增强薄弱地区造血功能。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该部分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举措,为《实施方案》深入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主要是建立补短板落实推进机制,全力以赴抓好实施方案落实和重点项目建设;创新行政审批制度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效能,确保补齐发展短板的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2、强化要素保障。主要是各县区、各部门进一步加大要素资源的调控力度,强化对补短板领域重点保障。

  3、创新融资方式。主要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补短板领域重点项目和专项工程建设,加快推广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大对补短板项目的融资支持等。

  4、严格督查考核。主要是强化对补短板领域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的督查,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部门给予嘉奖,对工作开展不力的严格问责。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