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卫生> 服务资讯

秋冬咳嗽打喷嚏 元凶未必是流感 可能是鼻病毒在捣乱

  • 时间:2025-11-21 16:45:45
  • 来源:连云港日报
  • 阅读次数:
  • 字体:[ ]

最近身边打喷嚏、咳嗽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不少人第一反应都是“糟了,流感又来了”。但别急着下结论,最近的监测数据显示,这次“幕后黑手”可不止流感,还有个低调又高发的家伙——鼻病毒。

近期,市疾控中心在流感样病例中,已连续几周监测到鼻病毒。而中国疾控中心第45周数据显示:鼻病毒在流感样病例中占比第二,在住院的严重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甚至跃居第一。这个上个世纪就被发现的“老病毒”,为何能在秋冬季节频频“刷存在感”?

鼻病毒,全名人鼻病毒(HRV),因为它喜欢待在人体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黏膜中,所以得名“鼻病毒”。作为呼吸道病毒家族的“资深成员”,它有着非常鲜明的特征。

首先是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最容易中招。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主管医师沈飞虎表示,3岁以下儿童几乎每年都会被鼻病毒“盯上”几次,这是因为他们的呼吸道黏膜屏障尚未发育完善,且活动范围多集中在幼儿园、游乐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增加了感染机会。

其次是类型众多,防不胜防,目前已发现160多种鼻病毒型别,人体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往往只针对特定型别,很难形成全面保护。

最后是全年无休,秋冬春高发,虽然它全年都可能引发感染,但随着气温下降、人们室内活动增多,秋冬和春季成为它的高发时刻。

“鼻病毒的传播能力不容小觑,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扩散。”沈飞虎介绍。感染者打喷嚏、咳嗽时喷出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病毒,在教室、办公室等密闭拥挤环境中,病毒可通过空气微粒快速传播;公共场所的门把手、电梯按钮、儿童玩具等物品表面,也可能成为病毒的“藏身之处”,人们接触后若未及时洗手就触摸面部、鼻部,极易被感染。

面对鼻病毒的高发态势,做好个人防护是关键,具体可从多方面入手:勤洗手、讲卫生,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以及触摸面部、鼻部前,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洗手;多通风、少聚集,在病毒高发期、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佩戴口罩,与感染者保持距离,避免密切接触;同时还要强体质、增免疫,通过均衡饮食,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坚持适当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愉悦等方式,增强自身抵抗力。

沈飞虎表示,鼻病毒通常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后最早可在10至12小时出现症状,多数在1至2天后明显,2至3天达到高峰,7至10天逐渐减轻。其典型临床症状与普通感冒高度相似,主要包括鼻塞、流涕、喷嚏、发热、咽痛、咳嗽等,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或“流感”。

沈飞虎提醒:如果症状较轻,无需过度恐慌,注意休息即可自愈,但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情况,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及时就医排查。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