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朋友圈 壮大共同体
信息来源:连云港日报 发布日期:2023-04-26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连云港正在统筹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以更开放的胸怀、更广阔的视野,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让更多创新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市科技局副局长周梦玲介绍,近年来,我市与更多城市一起,坚持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聚焦重点合作领域,推动布局重大科技合作项目,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开展多层次合作,不断深化开放创新合作机制。

走出去搞创新 扩大合伙朋友圈

当前,以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领域新赛道发展如火如荼,生物医药、新型装备、海洋科技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成为新动能新优势集中体现。

“谁能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产业链主动权,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并且确保发展的高质量和持续性。”市科技局副局长郑刚有感而发。

珠峰5200米的登山大本营,昼夜温差超过20℃的生命禁区,年平均温度仅有-19℃,最低温度可达-50℃。

4月14日,港城企业太阳雨成为行业首个入驻该大本营并实现产品成功运行的企业——太阳雨空气能采暖机为珠峰攀登者温暖护航。

据悉,此次太阳雨服务的珠峰大本营位于绒布寺以南直线距离约6公里处的珠峰保护区。“常年0℃以下的温度遇上季节交替导致的恶劣天气,对空气能采暖机化霜影响巨大。”太阳雨总工程师尹亚领介绍,太阳雨空气能采暖机搭载S.P.D精智化霜技术,能够提前预判介入除霜,从而降低厚霜或霜冰等严重结霜频率,减少除霜次数,避免无霜除霜。同时,蒸发器底部特制加热凹槽设计,保护机组提高采暖效果。

为了确保环保指标达标,这款采暖机通过几十项严格的环保审核,确保采暖过程清洁无污染。为了研发这项技术,太阳雨与上海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关系,集合多地城市“智慧大脑”为港城创新服务。

太阳雨走出去做创新,是港城企业主动走出去,实现城市与城市之间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

高端创新资源的多少,决定着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作为全国科技创新资源相对缺乏地区,连云港并没有“躺平”,而是积极走出去,“借智”创新。仅去年,我市就征集企业技术需求356项,发布兰州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6675项。江南大学与我市签署校地合作协议,共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连云港分中心;对接吉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推进成果转移转化。

企业需求和科研成果双向促进,实现了双方共赢的全方位合作,推动了科创资源和产业的无缝对接。

加快布局新赛道 推进创新“风投”蓄力成长

连云港的“借智”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严格围绕现有的产业基础,寻找创新合作伙伴,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研单位定向输入稳定人才的方式,让“政产学研金”高效对接,推动港城创新“风投”快速成长。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突出强调要“加快陆海统筹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努力把沿海地区打造成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经济带”。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连云港从海出发,搭建了一系列海洋科技创新的载体平台。

2022年8月20日,市政府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签订共建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实施协议。该中心将聚焦海洋智能装备测试技术、绿色船舶创新节能技术、高端海洋装备以及高端海洋装备智能控制技术,强化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打造面向海洋的试验技术体系和研发平台。目前,7000吨级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的建造已经启动,标志着未来江苏海洋试验船船籍将属于连云港。

近日,江苏省产学研合作联盟在我市成立。该联盟由江苏海洋大学牵头12家涉海高校院所、23家涉海企业成立。将打造“科技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平台”和“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重点支持沿海地区高质量向海发展。

“蓝色动能已成为推动连云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也展示了连云港在用足用好海洋资源、发展壮大海洋产业方面的巨大潜能。”市科技局成果处负责人宋玉冰表示,“我们必须要抓住这样的新赛道,积极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联盟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未来产业和培育未来人才,全面融入合作范围,让港城创新有力可增、有劲可蓄。”

在不断夯实的基础上,今年,我市提出将发布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4000项以上,引导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在我市转化、科研人才为我市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并对接引进科技副总80人以上。此外,我市还将借助南北合作、东西合作机遇,积极对接无锡、兰州优质资源,谋划打造科创飞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让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加速在连云港“变现”。

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纵观全球科技发展大势,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协同创新、合作创新、开放创新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新潮流。

连云港企业深谙此道,积极集聚全球资源,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康缘药业桂枝茯苓胶囊药物崩解迅速、生物利用度高、患者顺应性好,相较丸剂,生产及质量控制体系更完善,作为中药国际化的代表品种,正在推动FDAIII期临床试验准备工作;

——港城研发的风电叶片、旋耕机、矿山装备在“一带一路”沿线和欧美主流国家辛勤工作,同当地的应用企业不断优化性能;

——豪森药业的海外授权药物阿美替尼在欧洲递交上市许可申请,有望成为国产同类品种中首个成功出海的创新药。

面向科技前沿和产业未来布局,连云港正以企业创新为依托,积极参与全球科技交流合作,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让全球创新成果为我所用,并积极将创新成果同世界分享。周梦玲表示:“当前,我们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链接更多优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推动港城产业同全球创新链深度融入,带动港城向前奔跑。”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新征程上,连云港正不断丰富合作朋友圈,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突破,让创新和开放合作高效融合,努力突破发展新赛道,寻找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