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资打假新闻发布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对全市农资打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大家都知道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农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加强农资打假和监管,让农民用上放心的农资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
我介绍一下今天参加发布会的人员,市农委党组成员、副调研员、市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胡彦贵,市质监局副局长宋华忠,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张永席,市工商局市场处副处长王树彬,我是市供销合作社理事会副主任徐同道。
今天我们还邀请到了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发布、连云港电视台、连网、连云港传媒网等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下面请市农委党组成员、副调研员、市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胡彦贵同志通报2015年全市农资打假成效和典型案例。
胡彦贵:2015年全市农资打假成效显著
2015年,坚持以维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时刻树立农资打假职责意识。全面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农资市场不断净化,农资质量状况呈现趋稳向好的态势,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推进“绿剑护农”行动,常态化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和“农资打假秋冬季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据统计,2015年全市农业执法机构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917人次,检查企业(经营部)2577个,监督检查抽取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资样品共计561个,合格率94.7%。
(二)执法办案查处有力。坚持以“绿剑护农”为统揽,以执法办案为重点,积极推进全市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坚持有案必查,加大办案力度,彰显农业执法工作成效。2015年全市农业执法机构查办一般程序案件83起,涉案金额47.3万元,共查获违法违规农资46297公斤、货值34.32万元,其中市本级立案查处16起,罚没款8.274万元。
(三)机制创新深入推进。通过执法探索,在全省率先推行“两图一卡”和执法日志执法监管制度等工作机制;制定完善16项制度,从立案、调查取证、案件集体会审、案件回避等各个环节、程序上进行规定并约束,确保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规范运行。以“放心农资”连锁为导向,构建农资生产经营信用体系,定期公布农资生产经营黑名单。
(四)农民利益得到维护。我们在农业行政执法过程中,延伸执法内涵,积极推行农业生产事故纠纷调解,2015年全市涉农纠纷调解受理案件数82起,协议赔偿75.1万元,件件做到有登记、有查办、有回音,实现了对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接待服务率100%。
(五)执法形象快速提升。通过整体推进“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到2015年底,东海、灌南、灌云三县和赣榆区均已通过农业部农业执法规范化单位验收,东海县在2015年建成了全省四个农业部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县之一,市农委更是2011年-2015年连续5年得到省农委表彰,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现在向社会公布2015年五起农资打假典型案例
1、江苏手牵手仓储有限公司销售劣质肥料案。
2015年4月,灌南县农委、市场监管局根据群众投诉,联合查处了江苏手牵手仓储有限公司销售劣质肥料案。经检测,部分肥料有效成分含量不达标。该公司销售数量达800余吨。已责成该公司追回不合格肥料,退还、调换给农户肥料100余吨,挽回农户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此案已移交当地公安机关查处。
2、灌云县邵立伟经营劣质饲料案。
2015年3月,市农委根据群众举报,依法查处了邵立伟经营标称为连云港大江水产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劣质饲料案。经查,当事人经营的“熟化成鱼配合9883”饲料经检测产品部分成分达不到标签标示值,经营饲料数量34吨,每吨单价4600元,涉案金额15.64万元,依据《饲料和饲料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规定,目前,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3、连云港市天收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假劣水稻种子案。
2015年12月,市农委根据省农委督办案件通知,依法查处了连云港市天收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假劣水稻种子案。经调查,该公司于201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水稻种子镇稻88、信旱优26假种子和镇稻99劣种子,并获违法所得21500元。市农委依法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21500元,并处罚款107500元。
4、连云港瑞清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假劣水稻种子案。
2015年11月,东海县农委根据省农委督办案件通知,依法查处了连云港瑞清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假劣水稻种子案。经调查,该公司201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的连粳4号、豫粳6号为劣种子,连粳3号、镇稻99为假种子。东海县农委依法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并处罚款5000元。
5、朱鹤松生产无登记证农药案。
2015年1月,东海县农委根据质监部门移交,查处了朱鹤松生产无登记证农药案。当事人未取得农药登记证或者临时登记证,生产菌核净、噻菌茂等六种农药产品510多件,东海县农委处罚款9万元。
下一步,市农委将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联动协作,落实好部门间、地区间的线索通报、案件协办、联动执法、定期会商机制,增强打击效果;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再接再厉,深入推进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为夺取农业丰收提供有力保障。
宋华忠:下面请市质监局副局长宋华忠同志通报质监系统2015年农资打假成效。
一、全市肥料生产企业情况
全市共有肥料生产企业23家(44个生产许可证),产品有复混肥料、磷肥、复肥,企业大部分布在东海县和赣榆区。
二、专项整治情况
我局成立了农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质监系统专项执法打假实施方案,以肥料为检查重点,重点打击化肥产品有效养分不足、虚假标识和无证生产肥料等行为。2015年我局共出执法人员167人次;检查生产企业29家;抽检农资产品4批次;立案1起;发放宣传资料440份。
三、区域合作
为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强化区域执法联动,做好稽查工作。结合江苏省连云港市、山东省临沂市、日照市质监系统工作实际,本着联合执法、协同打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原则,建立苏北鲁南三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稽查工作合作机制,形成打击假冒伪劣工作合力,构建“大质量”工作格局。
下面请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张永席同志介绍全市公安机关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情况。
张永席: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全市公安机关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有关情况。
2015年,全市公安机关按照省、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总体部署,以深入开展打击食品药品犯罪“利剑行动”为抓手,以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犯罪活动为主线,以密切部门间协作配合为支撑,向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全力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去年,全市共立案侦办制售假劣农资犯罪案件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
一、坚持民生导向,强化组织部署。农资打假事关农业健康发展,事关农村社会稳定,事关农民合法权益,公安机关责无旁贷。多年来,市公安局始终高度重视农资打假工作,每年初会同市农委联合部署专项行动,去年还将农资打假绩效作为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方面纳入了全市公安机关“五个公安”建设工作绩效综合考评,强化考核奖惩,着力推进工作。
二、突出打击重点,全力打击整治。全市各级公安机关针对农资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紧盯假劣种子、农药、化肥、兽药等犯罪活动,牢牢抓住生产源头、销售网络和制售假主犯这三个重点环节,认真研究打击对策,细化落实各项措施,主动实施高效打击。2015年11月17日,灌云县公安局成功侦破江苏明珠种业有限公司涉嫌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某某。经查,2015年3月,灌云县章东平农资门市从东海县江苏明珠种业有限公司购进“早抗108”稻种6万斤,价值13.8万元。此批种子后通过门市销售给县农资经销商颜某等人,农户从颜某等人处购买该批稻种后,发现该批水稻出芽率极低,造成农户巨大经济损失,损失金额达30余万元。后经淮安市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心检验,该批稻种不合格。
三、坚持边打边建,抓好机制建设。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加强与农业等行政执法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坚持边打边建、边治边改,不断完善长效机制,着力推动源头治理。一是完善防范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的职能作用,结合日常法制宣传,组织警力深入村组集镇,在春耕、秋收重点时段集中宣传打击整治假劣农资的重要举措、工作成果,传授正确识别假劣农资产品的基本常识,动员广大群众积极举报违法犯罪线索,提升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和防范能力,有效震慑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完善行刑衔接机制。主动加强与农业、工商、质监等行政执法部门间的协作配合,不断健全完善与行政执法部门信息共享、线索转递、案件移送等机制,探索建立信息发布前舆情评估、检验鉴定绿色通道、涉案物品无害化处理等制度。
下一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将继续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迅速行动起来,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不断推进全市农资打假治理工作,为农民富裕、农业增收、农村稳定做出公安机关应有的贡献!
王树彬:下面请市工商局市场处副处长王树彬同志通报工商系统2015年农资打假成效。
2015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标本兼治,防治结合”的工作思路,以取缔无照经营和强化经营资格监管为重点,规范农资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围绕重点季节、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品种,不断加大监管执法,维护农资市场消费安全。全年出动检查人员2200人次,检查市场63个次,检查农资经营者4500户,查处农资案件60件,罚没入库52.3万元。向广大农民消费者发放宣传材料8300余份,接受宣传、咨询农民消费者达2600余人次。全年共抽检肥料273批次,农药35批次、农机15批次。发现不合格64批次,全部予以立案查处。有效维护了广大农资消费者的权益,净化了我市农资市场环境,规范了我市农资市场经营秩序。
下面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
记者:市工商局今年农资监管将做哪几项工作?
王树彬:今年我局将开展以下几项工作:1、加强对县区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指导、督促。2、组织农资执法人员进行执法培训,提高其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3、加大农资监管力度,组织好农资抽检工作。4、协助好省局开展网上农资监管。
记者:体制调整对专项打假有何影响?
宋华忠:这次体制调整主要是把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原来省以下的垂直管理调整为分级管理,同时县区三个部门也进行了整合,从整合后的情况来看,县市两级的情况有点不一样。从县级情况来看,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资源得到了整合,监管队伍也得到了加强,监管链条也进一步延伸,监管的覆盖面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所拓展。当然呢,从这个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内部的职权划分情况来看,基层分局在专项整治和监管当中承担了重要的职责,对分局和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从原来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转为要从事三个领域的监管,压力之大可以想象,所以要把整合以后这种机制的优势、队伍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达到原来所设想的一加一加一要大于三的效果,还是需要一定的过程。
记者:2016年在“放心农资”经营方面,市供销社准备开展那些工作?
徐同道:为进一步规范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市场秩序,构建农资行业诚信经营体系,保护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农民提供放心的农资商品和优质服务,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自2014年初开始,市供销社正式启动“放心农资”诚信经营体系建设工作,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按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区域销售价格、统一技术指导和服务、统一店面标识、统一监督管理和人员培训”的要求,逐步建成市县镇村四级“放心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实现“放心农资”经营网络全市全覆盖,充分发挥农资经营主渠道的作用。经过2年的努力,全系统共建设“放心农资”直供专营店210个,开展各类培训4200人次,大大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2016年,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农资直供专营店建设,重点在行政村和万亩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计划建设农资直供专营店100个(该项工作被写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同时被列入2016年连云港市十大重点民生工程48件实事,明确市社作为牵头单位。),同时,根据网点布局需要,在中心镇计划建设5个农资配送中心。
二是完善已建农资直供专营店的服务功能,增加商品供应品种、改善购物环境、拓展农技服务功能,努力把农资直供专营店建设成为集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等各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为农服务中心。
三是加快发展农资电子商务以及对连锁网点进行信息化改造,积极开展农资网上销售和服务,实施“线上交易、线下配送”的电商服务新模式,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即可用上放心农资。2016年计划建设50个农资电商体验馆。
四是完善农资商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记者:2016年公安机关准备采取哪些更为有效的举措来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
张永席:2016年,公安机关将充分发挥好打击犯罪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大对制售假劣农资犯罪的打击力度,全力维护好农资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具体工作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组建专业机构,进一步充实警力。以前此项工作是由公安机关的治安部门来承担,而全市各级治安部门的职责任务非常繁重,无法投入足够的警力和精力来开展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工作,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省公安厅将此项工作纳入到保护食品安全工作范畴,由新成立的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总队负责,根据省厅的要求,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都将成立专门的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机构,相信随着机构的组建和警力的进一步充实,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工作必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是进一步做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无缝衔接。各级农业、质监、工商部门是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查处违法行为的第一道防线,只有违法行为涉嫌犯罪,行政执法机关才能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016年公安机关将会同相关行政机关,进一步完善信息通报、案件移送、联席会议等协作机制,对重大有影响的案件线索,公安机关将提前介入,同步上案,充分运用刑事司法手段严打犯罪。
三是上前一步,主动出击。虽然公安机关处在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工作的二线,但2016年要扭转坐以往等行政机关移送案件上门的被动局面,将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人头熟、情况熟的优势,在开展其他警务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农资市场的关注,主动发现和收集相关情报信息并开展分析研判,力争从中发现犯罪线索,主动出击严打制售假劣农资犯罪。
记者:据了解2015年农业部门在农资打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依然存在,这些都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市农委2016年将采取那些措施加大农资打假力度?
胡彦贵:2016年,我们将坚持依法治农、依法护农方针,以“绿剑护农”为统揽,扎实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三项执法专项整治,组织开展“春、夏、秋冬”三次农业综合执法行动,春季主要是开展以种子为重点的“春雷护农”农资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同时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夏季主要是针对农药、兽药开展“夏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百日会战”行动,秋冬季结合秋收秋种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治理行动”。 进一步提高农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促进农资、农产品市场诚信体系的建立,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农产品消费安全。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如果大家没有问题的话,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