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及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情况新闻发布会

  • 时间:2025-11-14 17:13:05
  • 来源:市城管局
  • 阅读次数:
  • 字体:[ ]

时间:2025年11月14日16:00

地点:连云港发布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市城管局新闻发言人刘磊

发布人: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监管处负责人朱明忠,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张鑫,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监管处高工余帅,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姜伟

发布议题:介绍《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及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情况

5093059a98c4f1e6d9a81ff5d6662cfc.jpg

刘磊:各位来宾,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主要目的是介绍《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及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切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监管处负责人朱明忠同志,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张鑫同志,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监管处高工余帅同志,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姜伟同志,以及来自新华网、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电视台公共频道、连云港广电传媒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的记者朋友,我是连云港市城市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刘磊,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由我主持。

65e5d5500e20fac15acc6a6cd0bdfd63.jpg

今天发布会主要有三项议程:一是请朱明忠同志介绍《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的编制背景、编制依据、制定过程及主要内容;二是请张鑫同志介绍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情况;三是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监管处负责人朱明忠同志介绍《规划》的编制背景、编制依据、制定过程及主要内容。

49b0a554a5dae82f9a98b96e5a7b211a.jpg

朱明忠: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好!

2025年7月31日,《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批复。《规划》为解决设施能力短板,加强存量设施治理,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持续提升全市环境卫生建设与管理的整体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规划》的主要情况。

一、编制背景

为进一步做好连云港市未来环卫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提高专项规划的指导效果,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确保重大环卫基础设施和布局规划符合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现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城市保洁、行业管理等全面进入发展新时代,迈上新台阶,根据《连云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上位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编制《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

二、编制依据

制定的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和维护标准》《连云港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连云港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连云港市环境卫生设施配套建设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及《连云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三、制定过程

(一)起草

2023年8月,市城管局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规划编制单位为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23年9月启动编制工作,经座谈调研、现场勘查、数据分析等工作,编制单位对连云港市环卫管理现状进行了细致梳理,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发展策略进行充分论证,2024年1月完成了《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征求意见稿)》。

(二)征求意见

2024年8—12月向东海县政府、灌云县政府、灌南县政府、赣榆区政府、海州区政府、连云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徐圩新区管委会多次征求意见,合计收到意见反馈70条,全部采纳。于2024年9月向市自然资源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统计局等征求意见,其中4个部门无意见,另外3个部门12条意见,10条意见已采纳,部分采纳2条。2024年11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评审稿)》。

(三)专家论证

2024年11月27日,省住建厅、城管局组织了《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评审稿)》评审会,经专家论证予以通过评审。

(四)规委会

2025年7月4日,时任市长邢正军同志主持召开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

四、主要内容

规划共十三个章节

第一章 总则。明确编制目的、规划依据、规划范围、规划期限、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指标。明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期限等,提出规划的总体目标及目标指标。

第三章 垃圾量预测。结合连云港市城市发展阶段和实际需求,科学预测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粪便等固废近远期产生量,为科学规划处理设施规模、优化资源配置等提供量化依据。

第四章 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规划。明确垃圾分类目标、分类方式,确立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置体系以及设施设备配置等。

第五章 其他固废收运处理规划。明确建筑垃圾、大件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以及设施设备配置等。

第六章 其他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明确公共厕所、环卫停车场、环卫工人作息场所的设置标准、需求及布局要求等。

第七章 道路保洁及除雪规划。明确道路保洁、除雪作业要求及设备配置等。

第八章 环卫集约设施布局规划。提出远景布局连云港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全市因地制宜打造环卫综合体项目。

第九章 农村环卫系统规划。明确农村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及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第十章 环卫管理规划。包括体制机制建设、环卫设施管理、环卫人才队伍建设、环卫科技进步等。

第十一章 项目汇总。包括项目汇总、近期实施计划及规划实施建议。

第十二章 保障措施。包括组织体系、经费投入、政策法规、设施用地、宣传教育5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第十三章 附则。明确规划法律地位、规划变更要求、规划生效日期及规划实施和解释权。

以上内容就是《规划》包含的主要内容。

谢谢大家。

刘磊:谢谢朱明忠同志的介绍。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张鑫同志介绍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情况。

6209727bbb51eebf7232f57d15e73d48.jpg

张鑫: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好!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为进一步深入推动连云港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国家、省、市相关决策部署要求,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水平,市城管局持续加大生活垃圾整治力度,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收运处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指导各县区板块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持续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强化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业务指导,通过加强“四不两直”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整改,对排查出的共性问题进行沟通。对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运维率”指标进行核实,目前排查交办整改297个问题点位。同时探索简便易行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法,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

二是深入开展垃圾分类提质增效行动。市城管局扎实推进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提升分类质效。一是深化各有关部门联动协调。与9部门联合转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印发〈江苏省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实现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垃圾分类的局面,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加强工作联动、密切协作,按分工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工作。二是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小区建设。建设垃圾分类收集房、配备分类投放督导人员,督促县区不断完善优化垃圾分类收运路线,2025年全市拟新建100个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小区,目前已完成85个提质增效小区建设。同时持续完善分类收集设施配置,按照年度垃圾分类房建设目标,督促各县区按照序时进度推进分类房建设工作。三是多举措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讲、入户宣传,“垃圾分类新春行”“百名讲师 千场宣讲”“垃圾分类宣传周”“苏超垃圾分类志愿宣传”“城管开放日暨垃圾分类宣传周”等多种活动,全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传活动累计共700余次,覆盖商超、企业、学校等多类场所。

三是扎实推进环卫设施规范运行。指导制定《关于加强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营监管的规定》《关于加强市区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运行监管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垃圾焚烧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监管办法,做好垃圾焚烧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运营监管工作。今年初,通过组织开展全市环卫场站生态环境风险点排查,覆盖全市215座生活垃圾转运站,梳理用地手续合规性、环评批复和潜在环保、安全风险等,进一步督促各县区板块加强环卫场站运行管理,提升运行质效,目前全市环卫场站整体运行平稳。同时,有序推动生活垃圾转运站提档升级与环卫车辆更新工作,全市环卫领域今年改造提升垃圾转运站20座,更新垃圾转运压缩设备18套,新增日转运能力347吨。新增更新环卫作业车辆179辆,新增更新扫雪除冰装备18台,完成生活垃圾焚烧超低排改造生产线2条。

以上就是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的主要内容。

谢谢大家。

刘磊:谢谢张鑫同志的介绍。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记者朋友们可以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请开始提问。

记者:请问《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起草过程中,针对我市实际情况,有哪些具体的考虑?

刘磊: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监管处高工余帅同志回答。

dddba77224b83c55a130e20664b223c1.jpg

余帅:《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在起草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连云港市城市发展规模、现有设施状况、区域特点、公众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力求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确保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切实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提升城市治理人性化、精细化水平。

(一)锚定城市愿景,科学设定规划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衔接《连云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发展定位,提出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环境卫生的发展方向、规划目标和规划指标。

(二)强化设施现状与规划的衔接。对全市城乡环卫作业体系、垃圾分类成效、各类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粪便等)收运处理、环卫设施设备、智慧环卫平台等进行全链条、全要素调查与绩效评估。对照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系统梳理设施缺口、技术短板、管理弱项及空间错配问题,形成“问题—对策—项目”清单。确保将专项规划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环卫设施选址、规模、时序与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产业发展布局等相匹配。

(三)因地制宜布局设施,满足实际需求。立足于本行业发展目标,按照《连云港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要求的城市定位、经济发展、规划人口等预测本规划的固体废弃物产量、处理设施规模。设施选址坚持“经济可行、技术先进、运距最优、扰民最小”原则,综合评估地质条件、交通组织、邻避效应及区域协同潜力。涉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设施、转运设施选址落实等问题,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解决。

(四)强化公众参与,凝聚社会共治合力。建立“线上+线下”多元互动机制。线上通过网上公示公告开展意见征集,线下通过召开征求意见会、专家评审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基层管理部门的意见建议,确保规划内容贴合实际需求、贴近民生、顺应民需。

记者:请介绍一下下一步在推进城乡生活垃圾长效治理方面都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刘磊: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这个问题请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姜伟同志回答。

3192cff0247175b6f66c58c02d54abee.jpg

姜伟: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下一步,市城管局将持续加大力度、强化举措,协同相关部门和县区板块,扎实开展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加快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完善城乡收运处置体系,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常态长效。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统筹、科学引导的原则,构建城乡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实施党建引领、示范引路、积分引导等活动,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推进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采用“入户宣传”“桶边督导”等多种方式,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提升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和覆盖率,培育分类好习惯。

(二)加快设施建设步伐。按照《规划》要求,优化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应急填埋保障的处理体系。加快推进东海县、赣榆区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提升厨余垃圾处置能力,目前东海县餐厨垃圾处理厂已基本建成,正在调试。序时推进赣榆区九泉山飞灰填埋场建设和刘湾生活垃圾填埋场改建飞灰填埋场项目,提升飞灰处置能力。此外,还将持续新建、改造生活垃圾转运站,优化设施布局,改进压缩工艺,完善除臭和渗滤液预处理系统,提升转运站运行管理水平。

(三)深化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专项整治,优化垃圾投放点设置布局,配足配全分类投放设施。提升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能力,采用密闭转运车辆运输,避免抛洒滴漏,确保生活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及周边无积存垃圾,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机制,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收运处置体系。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让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更加鲜明,绿色引擎更加强劲。

刘磊:各位来宾、记者朋友,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24—2035年)》的颁布实施,将推动我市环境卫生建设与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在此,我们衷心希望全市人民和广大媒体朋友深入关注我市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道路保洁等环境卫生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强化信息共享,凝聚监管合力,和我们一起把环境卫生建设与管理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为全市人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