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发布

2021-05-22 来源:连网

21日,从连云港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显示:全市拥有物种3673种(含变种、变型、栽培品种),其中维管植物1363种(包括陆生和水生维管植物)、陆生脊椎动物367种(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陆生昆虫720种(包括蝴蝶和其他昆虫)、淡水水生生物878种(包括鱼类、底栖动物和浮游动植物)、海洋生物386种(包括游泳动物、海洋底栖动物、潮间带底栖动物和海洋浮游动植物)。

我市拥有多个江苏之最

根据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连云港在调查中共记录物种3673种,约占全省记录物种的80.06%,远高于已经完成全域本地调查的其他兄弟城市,位列江苏生物多样性第一梯队。

135中珍稀濒危物种在港城生活。根据调查显示,我市发现了珍稀濒危物种1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93种,包括赤松、乌龟、震旦鸦雀、半蹼鹬、豹猫、四鳃鲈鱼等;《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及IUCN收录的濒危物种74种,包括极危物种黄胸鹀、白鹤等,濒危物种鳗鲡、东方白鹳等,易危物种全缘贯众、长苞谷精草、仙八色鸫、红头潜鸭等。

80种江苏物种仅在连云港分布。在这次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80种江苏物种仅在连云港存在。其中,维管植物78种,包括钝羽对囊蕨、小戟叶耳蕨、长苞谷精草、朱兰、流苏树、水榆花楸、拳参、白木乌桕、龟甲兔儿风等。陆生脊椎动物2种,为东方铃蟾和岩栖蝮。

7种物种首次在港城发现。在这次调查中,我市还发现地域新分布物种7种。其中江苏新分布物种6种,包括普陀狗娃花、多被银莲花、健壮薹草、兴安薹草、黄花婆罗门参和弯穗草,连云港新分布物种1种,棕脸鹟莺。

南京大学环规院专家表示,通过以上数据可以说明,连云港是江苏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连云港滨海湿地及内陆湖库已达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

众所周知,连云港拥有大片的滨海湿地,是东南亚-澳大利亚与西伯利亚苔原南北迁徙水禽的“驿站”。本次调查在我市共调查统计到鸟类20目67科304种。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约有鸟类500种,因此连云港鸟类种数约占全省鸟类种数的60%以上,表明连云港鸟类多样性在江苏省内属于较高水平,这与连云港优良的自然禀赋、丰富多样的生境密不可分。

连云港为何在这条候鸟迁徙路线中如此重要呢?南京大学环规院专家王明强介绍,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记录到超过6万只鸻鹬类在连云港停歇。可以说连云港沿海湿地和内陆湖库有力支撑着反嘴鹬、白腰杓鹬等水鸟在这里栖息。全球种群数量80%的半蹼鹬在连云港河口湿地停歇,约50%的蛎鹬东亚种群在此越冬。兴庄河口、青口河口、临洪河口滩涂常常形成大的鸟浪,鸟群利用河口潮差交替休憩与觅食。水库群则是越冬雁鸭类的天堂,大圣湖、宿城水库、石梁河水库及小塔山水库每年冬季承载了数量庞大的雁鸭类种群。鸳鸯、罗纹鸭、赤颈鸭等雁形目鸟类则在大圣湖都有稳定种群越冬。根据统计显示:全中国10%的鸳鸯种群在连云港大圣湖、宿城水库越冬。

那么连云港这个“能量站”意义何在呢?原来,根据全球国际重要湿地认定标准显示:如果一块湿地经常有超过1%数量的某种或某亚种水鸟,这块湿地应被认可为国际重要湿地。而根据该项标准,连云港的迁徙水鸟中有18种水鸟超过了这一标准。其中有4种水鸟在连云港活动数量达到5%以上,4种达到10%以上,而反嘴鹬的数量直接超过这一标准48.51%;此外,令人欣喜的是,调查人员连云港记录到的蛎鹬数量达7202只次,占其EAAF种群数量的65.47%。

不仅如此,连云港鸟类中,还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67种,其中Ⅰ级15种,Ⅱ级52种。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9)收录为受威胁物种共计39种。

连云港前三岛等基岩海岛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连云港拥有大量的基岩海岛,这些主要岛屿无常住居民,人类活动较少。他们的存在有力地提升了连云港生物多样性。南大环规院专家介绍,连云港海岛是多种植物在江苏的唯一分布地,也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根据这次生物多样性统计显示:这些岛屿中生存这国家众多重点保护鸟类和受威胁物种。其中前三岛有黄嘴白鹭、中华秋沙鸭、红胸秋沙鸭等重要迁徙鸟类分布,同时也是斑海雀、黄嘴潜鸟等稀有海鸟的越冬地。车牛岛附近的岛礁是黑尾鸥的一处重要繁殖地,每年来此繁殖的黑尾鸥达数千只。岛上草丛、林地不同季节也有大量迁徙的林鸟栖息,连云港新纪录鸟种棕脸鹟莺就发现于此。此外,前三岛也是健壮薹草、滨海前胡、滨海珍珠菜、全缘贯众等在江苏的唯一分布地。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