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数据服务> 统计公报

东海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时间:2014-09-28 16:14:29
  • 来源:
  • 阅读次数:
  • 字体:[ ]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东海县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果可喜,较好完成了年初各项目标。 

  一、综 合

  全年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88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6.08亿元,增长27.8%;第三产业增加值29.77亿元,增长17.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35.6:32调整为29:38.9:32.1。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973元,增长16.6%。

  就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年末全县从业人员57.41万人,从事个体私营从业人员7.82万人,较上年增长35.4%。就业人员继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调整,就业结构由上年的52.1:23.4:24.5调整为48.2:27.3:24.5。城镇登记失业率3.56%。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2.73亿元,增长26.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6.9%,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5375个,年末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14348个,注册资本2.41亿元。新增私营企业711家,增长34.7%,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2454家,注册资本28.13亿元。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工业支撑作用依然不强,消耗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行业比重较低,规模工业比重在全省仍处于落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对财政的贡献不大。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88亿元,较上年增长6.1%。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59.71千公顷,较上年增长1.8%;粮食总产量99.29万吨,增长6.2%;油料总产量5.9万吨,增长37.2%;蔬菜、瓜类种植面积17.32千公顷,下降24.6%;水果产量5.84万吨,增长3%。 

  林业发展势头较好。全年造林面积2.79千公顷,增长31%;新建、更新完善农田林网20.35千公顷,增长10.6%;四旁植树541.2万株,增长4.6%;年末实有林地面积23.05千公顷,增长6.3%,森林覆盖率17.1%。

  畜牧业生产呈现兴旺。全年大牲畜饲养量26.27万头,增长9.8%,年末存栏16.47万头,增长0.4%;生猪饲养量80.37万头,增长0.8%,出栏54.26万头,增长1.3%;羊饲养量60.1万只,增长4.9%,出栏32.98万只,增长5.4%;三禽饲养量670.25万只,下降1.2%,出栏420.18万只,下降1.5%。肉类总产量7.77万吨,增长2.5%。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渔业放养面积10.38千公顷,增长10.9%;水产品总产量5.89万吨,增长5.4%。

  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全年财政预算农业支出7340万元,增长20.8%。加快推进草莓、葡萄、花卉及优质蔬菜、稻米等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建设的投入,建设农村公路372千米,开挖土石方1566万立方米;新开及疏浚大中小沟118条,疏浚整治村庄河塘940个。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9.88万千瓦,增长6.9%;建设农村沼气池1350户;建成垃圾池457个,新建、改建公共厕所74座,安装路灯1207盏,完成公共绿化面积20.32万平方米。引导农民致富,对农民劳动技能培训1.57 万人次。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0.08亿元,增长29.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2.4%,较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73亿元,增长30.9%。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 0.1亿元,增长42.5%;私营企业增加值5.29亿元,增长34.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6.07亿元,增长40.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6.25亿元,增长21.3[FX:PAGE]%。从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轻、重工业增加值6.56亿元和7.47亿元,分别增长29.8%和31.5%。列统的25种工业产品中,产量保持增长的有17种,下降的有8种。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较上年增长(%)

大米

7498

-17.19

小麦粉

37228

373.04

精制食用植物油

5989

18.85

鲜冷藏冻肉

95441

29.07

配混合饲料

27332

4.97

发酵酒精(折96度,商品量)

97312

20.61

软饮料

224

-17.65

173.4

24.30

服装

万件

774.2

111.76

人造板

立方米

69033

16.70

纸浆

4130

-46.85

机制纸及纸板

17993

31.42

纸制品

425

-80.14

硫酸(折100%)

118038

2.46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2538

-37.60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

960

-18.23

水泥熟料

828450

144.43

水泥

596000

132.54

石墨及碳素制品

16929

21.42

铝材

1596.8

-49.98

高压开关板

435

131.38

低压开关板

845

160.80

电力电缆

千米

498

-83.00

钢芯铝绞线

1538

135.89

电光源(灯泡)

万只

4537.7

30.48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是161.2%,较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3.64亿元,增长51.7%;实现利税4.22亿元,增长23.3%;其中利润总额2.86亿元,增长2.5%;税金总额1.36亿元,增长22.9%。

  建筑业发展明显加快。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亿元,增长25.1%。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25亿元,增长89.2%,竣工产值16.15亿元,增长95.4%,竣工率达72.6%;实现业务收入15.73亿元,增长60.7%;实现利税7078万元,增长48.5%。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9万平方米,增长106.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7.35万平方米,增长131.4%,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2万人,比年初增长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19亿元,较上年增长42.8%。其中规模以上投资56.52亿元,增长47.3%;规模以下投资12.68亿元,增长25.6%。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逐步占据主导,全年投资额57.31亿元,增长46.3%,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82.8%;民营经济投资额44.63亿元,增长53.6%,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4.5%。从行业看,工业投资仍是首选,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43.53亿元,增长43.9%;房地产投资4.76亿元,下降9.3%;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9.73亿元,增长28.5%。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5.87亿元,增长16%。交通系统完成货运量209万吨,增长27.5%;客运量789万人,增长29.8%;完成货物周转量5316万吨公里,增长19%;客运周转量10644万人公里,增长18.9%。铁路东海站发送货物13.6万吨,下降17.1%;货物到达47.3万吨,增长2.6%;发送旅客55.3万人,增长3.7%。邮政业实现业务收入2524万元,增长16.6%。

  电信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业务收入1.94亿元,增长19.2%。年末全县交换机总容量24.89万门。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4.4万户,净增3.2万户;城乡住宅固定电话20.79万户,净增1.9万户。移动电话17[FX:PAGE].3万户,较上年增加2.2万户。网上宽带用户3.5万户,较上年增加1.2万户。全县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达37.35部/百人,增长14.1%。

  旅游业高速发展。年末全县拥有星级宾馆7家,其中涉外宾馆2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0万人次,增长74.6 %;实现旅游业收入5亿元,增长38.6%。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6亿元,增长16.2%;其中个体零售额23.88亿元,增长16.7%。按地区分,县以上零售额21.1亿元,县以下零售额15.85亿元,分别增长14.4%和18.6%。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1.5亿元,增长37%;零售业零售额31.26亿元,增长12.7%;住宿业零售额0.4亿元,增长88.4%;餐饮业零售额3.52亿元,增长21.3%。社会商品批发零售总额57.13亿元,增长30.2%,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10.89亿元,增长7.4%。各类集市贸易成交额达37.77亿元,增长13.3%。

  对外经济继续发展。年内新批三资企业40家,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额12987万美元,较上年下降28.5%;实际利用外资额7935万美元,下降6.1%。进出口总额11911万美元,增长37.1%;出口总额9502万美元,增长44%;其中三资企业出口9372万美元,增长46.6%,外贸企业自营出口123万美元。全年外派境外劳务人员2610人,增长18.6%。年末在外人数5868人,增长12.9%。

  对内经济技术协作取得好成绩。全年引进内联项目342个,增长33.6%;客方实际到位资金53.72亿元,增长36.7%。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1716万元,增长50.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0023万元,增长48.8%;基金预算收入19944万元,增长64.7%;上划中央四税收入21749万元,增长41%。分部门看,国税部门收入25087万元,增长41.8%;地税部门收入20379万元,增长64.3%;财政部门收入36250万元,增长49%。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5944万元,增长29.1%。

  金融业务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80亿元,比年初增加7.46亿元,增长13.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45.28亿元,比年初增加4.97亿元,增长12.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2.39亿元,比年初增加3.36亿元,增长11.6%。其中短期贷款24.55亿元,比年初增加2.67亿元;中长期贷款7.02亿元,比年初增加2.14亿元。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比年初增加2424万元,农业贷款增加20720万元,商业贷款增加2137万元。长期个人消费贷款增加10979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050万元,增长28%。年末各类科技活动机构20个。完成各类科研项目46项,通过鉴定9项,填补国内空白1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3项。建有30个农业综合试验基地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吸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8项。有57个科技项目被列入省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取得了省级以上科技成果的项目有7个。申请专利87项,获批专利48项。

  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年末全县各类学校528所,在校学生22.86万人。其中普通中学56所,在校学生10.5万人;高中16所,在校学生2.93万人;初中40所,在校学生7.57万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3863人;小学112所,在校学生9.11万人。全年共向高等学校输送新生4709人,较上年增长18.8%。其中本科生1541人,增长2.1%;专科生3172人,增长29.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1.1%,较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和升学率均达到100%。

  九、文化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节日喜庆、东海发展成就宣传等广场文艺演出活动183场;在“三送工程”活动中,共送科普图书8457册、电影4266场、戏剧136场。在全国少儿版画展上,东[FX:PAGE]海县参展的少儿版画作品共获金奖5件、银奖10件、铜奖18件,有18件作品被美术馆收藏,10余件获省“五星工程奖”。有两幅成人版画《莲之祭》和《秋祭》被省级美术馆收藏。在市级各类艺术展赛中,共有78件作品获奖。集多种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县文化馆新馆建成并开馆,被中国少儿版画协会命名为“全国少儿版画创作基地”。县图书馆年末藏书12.97万册。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50.01%,较上年提高22.7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内共举办各类运动会314次,主(承)办县级以上体育比赛21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3项。成功承办了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皮划艇、赛艇比赛,并被省体育局评为优秀赛区。参加市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17枚,金牌40枚,其中国家级2枚,省级7枚,银牌33枚,铜牌44枚。

  十、卫生和环境保护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0个,卫生技术人员1780人,其中医生882人;拥有床位1088张,每千人0.94张。拥有甲级卫生室的村350个,占全县行政村的95.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快速发展,366个行政村全部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达79.27万人,覆盖面达96.1%。

  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点抓好环境治理,着力提升县域生态水平,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区验收。全年改善、治理环境建设总投资6020万元,较上年增长10.3%。完成治理项目6个,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为10平方公里,工业废气排放量是20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量是574.16万吨,均较上年下降。饮用水达标率为100%。

  十一、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年交通道路建设总投资6.11亿元。其中对323省道东海西段、新牛公路、温泉大道等干线进行了改造,投资4340万元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投资2700万元改造县内危桥16座。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167万元,进行了宽带设备扩容、乡镇交换机的扩容和通讯线路的改造。电力基础设施改造总投入1.63亿元,用于电网改造和电力设备更新。

  城市环境明显改观。城市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把东海建设成“中国硅材料产业基地、生态旅游特色鲜明的湖滨城市、国际知名的水晶之都”。城北新区建设全面、快速推进。广电中心、疾控中心、劳动人才市场已建成;会计函授中心、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汽车客运总站等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行政中心、体育中心开工建设。新建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新建城区道路64千米,铺设供水管道261千米,排水管道90千米,铺设燃气管道8千米;实施了26条城区道路、巷道的路灯安装工程,全年新安装路灯1920组4889盏;新增绿地面积47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 4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3.1%。

  十二、人口及人民生活

  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全年出生人口1.73万人,出生率14.9‰;死亡人口0.56万人,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长率10.1‰。年末全县总人口117.34万人,较上年增加2.1万人。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20元,增长14.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4860元,增长15%,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43.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718元,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4419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83元,增长4.5%,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是44.4%;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0.91平方米,增长4.5%。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进步。年末城镇企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职工2.89万人,较上年增长27.2%;参加失业保险职工4.54万人,增长5.4%;参加医疗保险职工3.32万人,增长14.8%,三大保险覆盖面达98%。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农民21.98万人[FX:PAGE],增长16.9%。全年发放优扶费1200万元,增长4.3%;发放社会福利救济费1340万元,增长3.7%;发放自然灾害救济费457万元,增长17.2%。接受救济人数9.26万人,帮扶贫困户2100户,脱贫2093户。年末实有敬老院62个。 

  注:(1)本公报除地区生产总值(即GDP)等为初步核算数据外,其余全部为年报定案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