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海州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海州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呈现增长平稳、结构改善、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初步统计,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88亿元,较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9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5.72亿元,增长15.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6:33.7:40.7调整为23.0:35.8:4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325元,增长15.1%。
财政收入增长稳健。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3602万元,增长95.4%;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4258万元,增长48.6%。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3%,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建设礼品西瓜示范片200亩,新增养殖饲养户60户,饲养总量60万羽;小麦总产量2.95万吨,稻谷4.59万吨,蔬菜21.92万吨,水产品2720吨,禽蛋7260吨。全年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6.66亿元,增长14.3%;不变价农业总产值2.94亿元元,增长3.7%;现价多种经营产值5.18亿元,增长10.2%。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新成立农业协会4个,申报无公害品牌2个,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94次,培训农民10767人。
农村环境有效改善。完成水利土方155.2万立方,完成八一河县级河道疏浚1条,乡级河道8条,疏浚河塘101条,村庄绿化3万株,建设沼气池68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4.34亿元,增长24.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亿元,增长28.7%;现价工业总产值8.47亿元,增长28.2%。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89987万元,增长32.2%;实现利税5739万元,增长87%,其中利润2167万元,增长180%;实现产销率99.1%。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0.63亿元,增长16.7%。全区建筑系统自行完成施工产值3.6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0亿元,增长36.5%。其中规模以上投资9.59亿元元,增长41.0%,规模以下投资1.72亿元,增长15.9%。在规模以上投资中,城镇投资完成8.62亿元,增长31.2%;农村投资完成9700万元,增长3.2倍;房地产开发投资1.12亿元,增长7.3倍。
五、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亿元,增长12.5%;其中个体零售额8.4亿元,增长21.7%。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8.1亿元,增长12.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0亿元,增长21.2%。
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新批外资项目数7家;协议注册外资额3090万美元,较上年下降7.5%;注册外资实际到帐额700万美元(其中共建128.9万美元);地方自营出口4536万美元,下降1.4%;完成外经实际营业额280万美元,增长12.0%;期末在外人数180人,下降6.3%;引进内联市外项目212个,市外到位资金11.29亿元,增长10.4%。
六、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区累计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2项,其中工业项目26项,农业项目6项;实施开展专利申请工作58项,授权项23项;组织科技招商及科技信息交流活动3次;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4次。
教育事业继续巩固加强。全区现有中小学学校19所,在校学生18166人,在校教师1218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2%以上;小学(包括“三残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100%,升学率98%;普高招生46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
教学质量稳步[FX:PAGE]提升。锦屏中学荣获市教学质量优秀奖、朐山中学获得教学质量进步奖,中考全区600分以上103人,增加11人,中考综合评估超上年近20个百分点。锦屏高中高考成绩在全市20多所同类学校中各科平均分位列第二,市区综合评估第二名;全区中小学教师近500人次在“师陶杯”、“教海探航”论文评比中获奖,35篇教学案例在省教育学会教学案例评比中获奖,获奖率100%,4名教师获得省“师陶杯”论文评比一等奖。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和“两证一卡”制度。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学杂费减免金额145万元。关注贫困学生,继续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全区享受省免费免课本学生数1088人,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40人。
七、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生机勃勃。全年组织承办各类大型广场文化活动17场,演出节目240多个,观看群众近5万人次。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中心站3个,文化市场管理站1个,获群文技术职称15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3人。锦屏中心小学课本剧《蜗牛的奖杯》荣获省政府“五星工程奖”金奖,海州实验小学器乐合奏《鼓喧筝鸣》等近40个文艺节目和书画作品获得市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二、三等奖。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共组织和参加市级以上体育竞赛活动13次,获得市级以上团体奖牌11个,其中第一2个、第二3个、第三3个,“体育道德风尚奖”3个;取得市级以上各类个人单项奖牌41枚,其中金牌13枚,银牌12枚,铜牌16枚。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98个,其中镇级街道办事处及区级医院6个;总床位123张,其中镇级58张,街道办事处30张。拥有各类卫生工作人员173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56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654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1人。全区共有33个村卫生室,8个甲级卫生室,甲级村卫生室覆盖率达24%;儿童计划免疫五苗建卡共1915人,建卡率145‰。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区共有1545名参合农民住院治疗得到了报销补偿。
八、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完成幸福中路慢车道、朝阳西路、海连西路和新建东路人行横道4条主干道路维修,实施维修面积8000平方米;建设老西门中心路、海青东巷、市场东路等16条便民道路,实施街巷道路建设面积2.9万平方米;完成中大街、西大街、南北大街等6条人行道板整治,整治面积2.9万平方米;完成幸福南路、朐阳门南路和锦屏大高中门前等16条便民路路灯新建工程;加强城市污水、排水建设,完成双眼桥排污截流160米,铺设海宁西路DN1000污水管道600米。
城市美化工程全面推进。春季绿化完成6大类48项,新增绿地面积7.8公顷,绿化改造面积6.52公顷;秋季绿化实施7大类21项,新增绿化面积11.17公顷,绿化改造面积0.1公顷。完成海宁西路垃圾压缩站主体工程,新增亮化面积1.1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加强。全区新、改、扩建项目198个,全部按环境管理的要求办理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建设项目环评率、"三同时"执行率100%;办理种类建议、提案4件,保持办复率100%;受理有效信访举报80件,查处率100%,结案率100%;完成16家油烟治理;1家企业危险固体废物和3家医疗废物送危险处置中心安全处置,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保持饮用水源水质达国家要求,达标率100%。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区总人口为134985人,较上年末增加1109人,同比增长0.83%。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全区单位从业人员7928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862元,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4620元,净增411元,增长9.8%。
注:公报中的比较指标均是2006年与2005年比较;地区生[FX:PAGE]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扫一扫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