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营商环境 > 信息动态
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为港城工业强市赋能
发布时间:2021-09-12 10:05:57 信息来源:连网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健康快速发展的助推剂,更是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肥沃土壤。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审时度势,统筹谋划,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港城建设现代化新港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精准投资服务确保企业“乐意投”

近日,连云港弘鱼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正式在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注册登记。让企业家没有想到的是,从材料提交到其办理的“基金托管业务”,全程不见面审批。“过去整个注册环境,企业法人要多次到现场确认。现在通过企业开办‘一次都不用跑’服务,我们帮助企业一天内实现落地,当场到位一亿元。”自贸试验区连云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邵泽群介绍,这是今年以来,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连云区块以便利化改革为重点,深化“不见面审批”,创设“白名单”制度,在准入、开户、税务等环节严控风险,在全国率先探索实现企业开办“一次都不用跑”一个服务案例。如今在港城,这样的高标准营商环境政策越来越多,为港城“工业强市”有效赋能。

投资是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如何将稳投资这出大戏唱好?市发改委主任韦怀余介绍,关键是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乐意投资”。为此,我市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减材料、减证明、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等举措,努力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城市促投资政策体系,瞄准企业落地的堵点难点对症下药,打造既贴心又暖心的“五星级服务”,真心实意增加企业对政府的好感。

为了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市住建部门创新推动建设工程项目“拿地即开工+告知承诺制”审批新模式,进一步激发改革活力。今年以来,我市各县区、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海县构建“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采集、一网通办、一窗领取”的集成套餐服务模式;海州区(高新区)强化三级会办机制,坚持把审批服务向一线推进;连云区行政审批局借助当下流行的二维码功能和连云区12345二级平台,推出了“营商环境意见码”服务。

“去年我朋友开了一家公司,办理各项手续花了1天多时间。没想到现在服务速度快不说,还免费为企业刻章,为这样的服务点赞!”连云港漫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费翔从提交材料到办理完成营业执照、公章备案刻制和涉税事项等一系列业务仅用时69分钟。“以开办食品贸易有限公司为例,改革前,申请人需要提供30多份相关资料,如今通过一件事一次办、一窗一网申办,只需提交18份材料,5个工作日可办完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和店字招牌设置的备案,比法定办结时限压缩了一半。”海州区行政审批局刘宝恒科长细数着改革前后的变化。

这些妙招、实招解决了各类“老套路”应对不了的问题,实现了在制度、流程、模式上勇于“打破常规”,统筹把握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推进城市营商环境政策迭代更新,积极要求相关县区和职能部门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强化服务,倾力打造“连心城、贴心港”营商环境品牌,实现“营商环境大提升”。

如今,各个县区的营商环境政策已经升级了几代,相比早前的政策,新的优化环境政策更加突出了对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改革措施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强。

企业的获得感更能通过方便办事来实现。在《连云港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2021版)》中,我市从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角度出发,打造个人生命树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将更多相关联的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一件事”链条,重点推进开餐馆、开旅馆、初次就业、退休、不动产登记等一批省定高频便民涉企一件事改革,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按照应进必进原则,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一件事”综合服务窗口,充分授权窗口工作人员,实现“一窗进出”“一窗通办”。

堵点难点薄弱点全面解决 项目推进不留死角

由“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让惠企政策精准易享、发展机会公平可及,是连云港努力营造稳定、公正、透明、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日,笔者来到联东U谷项目,看到这里一片繁忙的建设场景。“从土地摘牌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办结交证只用了16个工作日,这样的速度让我感觉投资连云港来对了地方。”看着正在打桩的项目工地,联东U谷项目负责人为连云港的营商环境点赞。

作为我市首个拿到土地使用证即获批开工的项目,该项目拿证受益于港城的土地使用证改革。“以前企业办理施工许可需要满足并具备12个前置条件,然后才能办理领取施工许可证。现在只要企业自愿申请,并承诺按时补齐办理相关事项审批所欠缺的申请提交材料且出具承诺书,我们就可以采取容缺预审受理的方式,在项目获得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后立即核发施工许可证,缩短项目审批落地时间。”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项目推进的“痛点”就是政策的发力点。近年来,我市围绕项目建设的土地许可、环评安评、用工、用能、融资、物流等重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让重点项目投资加速。

昨日,笔者来到赣榆区云昇广场新政务服务中心,看到这里设立重大项目服务专区。该专区集聚8大功能,合力推动重大项目迅速落地。赣榆区云昇广场新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室内外投放自助设备,可查询办理纳税、个人征信等相关业务1100余种,消除工作时间以外服务盲点。”

不仅如此,赣榆区还通过吸纳区镇两级帮代办专员,成立“榆快办”团队,免费为投资企业提供业务指导及帮代办服务。并为新办企业发放企业开办大礼包,大礼包内装有营业执照副本一套、免费企业印章一套及企业开办服务指南一份,实现证照、政策“一袋拎取”,每年大约可为全区企业节约成本120万元以上,暖了企业心,畅了发展路。

数据显示:1至7月,全市45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49.4亿元,其中348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63.6亿元。230个新建项目已开工158个,项目整体开工率为68.7%。226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601.2亿元。

企业发展不缺位 争先当好“店小二”

“本以为如此复杂的业务会需要很多繁琐的程序,没想到当天就完成所有手续,工作人员全程服务,我要为他们优质高效的服务点赞。”位于开发区的重山风力设备(连云港)有限公司业务经办人熊女士高兴地说。

重山风力设备(连云港)有限公司一位韩国籍高管已在连工作5年,原持有的工作证类型为C类,最长有效期只有1年,每年均需进行申请延期,市科技局在开展企业服务和调研工作时,主动了解到该企业的想法,通过查阅“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的电子档案,逐一对照外国人分类标准的具体条款,认为该高管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符合外国高端人才(A类)的标准。市科技局主动联系该企业,并推荐其转为A类工作许可,一次性延期5年。因用人单位对业务办理材料及流程不熟悉,市科技局外国专家与对外合作处业务受理负责人耐心指导解答,根据我市外国高端人才服务要求,为其提供绿色通道待遇,工作许可办理全程不见面,即时申请,即时办结。

亮新招、出实招,今年以来,我市各部门纷纷争当“金牌店小二”,服务质量大大提升。在徐圩新区,远远可见徐圩新区石化基地集中隔离仓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该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总占地面积约29万㎡,总建筑面积约9万㎡,设有板房居住区、集贸市场及生活配套等区域。方洋现代服务产业集团董事长张心铭介绍,“当前,国内外疫情复杂多变,为了让石化基地内的企业放心,我们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倒排工期、昼夜奋战,将疫情防控与工程建设‘两手抓’,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历经一个多月的奋战,先期800间板房即将建成投用,为徐圩新区后备集中观察隔离点提供充足保障,再一次展现‘徐圩速度’与国企担当。”

公共服务建设跟着企业需求走、政策体系建立在产业短板弱项、规划跟着国家方向兼具地方特色。这样的港城营商环境让企业频繁点赞。正如同徐圩新区经发局局长张贵堂所说,“地方的发展指数需要各个对企部门的辛苦指数来支撑,只有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为企业提供方便的地方才能坚定企业的投资信心,获得发展先机。我们织密为企业服务的‘针脚’就是打造最佳营商环境的高地。”

这样的案例并不是个案。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口罩是重要的防护装备,市场需求量大。作为生产口罩的“心脏”,连云港柏德实业有限公司急需建设年产2500吨高端熔喷布仓库。为了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东海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主动深入企业,帮助企业梳理项目施工许可证办理相关手续,最终实现从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办理时间20个工作日。东海县县长张其兵说,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吸引投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城市吸引投资的口碑。为此,东海出台了《东海县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从打造个人生命树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角度出发,将开餐馆、初次就业、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便民涉企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一件事”链条,并删繁就简。

数据显示,2021年前7个月我市新增入库规模以上企业187家,和去年同期新增109家相比,增长71.6%,增速位居全省第四。我市服务业法人企业实有总数达到10.85万户,再创历史同期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