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时间: 2023-10-26 17:00:41 字体: [ ]


为便利社会公众向本机关获取政府信息,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交和接收行为,增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面的沟通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711号)有关规定,本机关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并实时更新。

一、本机关持有政府信息基本情况

根据《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等有关规定,本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责过程中产生并保存以下政府信息:

1. 市政府规章、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2. 市政府领导分工、工作规则、机构设置;

3. 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空间规划及相关政策;

4.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要会议、重点工作、人事任免;

5. 市政府办公室预算、决算信息;

6. 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二、本机关对外发布政府信息情况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本机关对外发布政府信息的渠道主要有:

1. 市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lyg.gov.cn;

2. 现场查阅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在市档案馆(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72号)、市图书馆(连云港市海州区科苑中路6号)的政府信息查阅场所获取相关信息;

3.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报》:电子公报可在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频道“政府公报”专栏查阅,纸质公报可在市档案馆、市图书馆查阅;

4. 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三、依申请公开的有关事项

申请政府信息公开,首先要确定制作该信息的行政机关,由于各行政机关依据其行政管理职能制作相关政府信息,因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根据所需政府信息类型,向相应行政机关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机关具体职责可在相应政府网站查询,或向“连云港市12345在线服务平台”咨询。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本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本机关提供政府信息时,根据现有政府信息的实际状态进行提供,不对政府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申请人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时,须提供身份证明,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为提高申请的处理效率,申请人应对所需信息描述详尽、明确;若可能,请提供政府信息的名称、文号或者其他便于行政机关查询的其他特征性描述。申请人可向受理机构申请领取或自行复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也可在市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js.gov.cn)下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电子版本见附件1)。

(一)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交渠道

申请人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1. 当面申请:申请人可以到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当面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本机关接收当面申请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1:30、15:0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申请人提交申请后,本机关将出具接收回执;

2. 邮政寄送申请:申请人通过邮政寄送方式提出申请的,请在信封左下角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的字样,邮寄至“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处”,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69号,邮编:222006;

3. 政府网站申请:申请人进入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页“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依申请公开”栏目,在线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提交申请。申请人成功提交申请后,请妥善保存电子回执,以便查询申请办理情况;

4. 传真申请:申请人通过传真方式提出申请的,请相应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传真至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处,传真:0518-85832112。

(二)申请的办理流程说明

本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予以登记,除可以当场答复的外,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需经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0个工作日。(“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流程图”见附件2)

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本机关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

1. 属于已经主动公开的,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2. 属于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向申请人提供该政府信息,或者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途径和时间;

3. 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4. 经检索没有所申请公开信息的,告知申请人该政府信息不存在;

5. 申请的政府信息不属于本机关负责公开的,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如能确定负责公开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的,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6. 本机关已就申请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作出答复、申请人重复申请公开相同政府信息的,告知申请人不予重复处理;

7. 申请公开信息属于工商、不动产登记资料等信息,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信息的获取有特别规定的,告知申请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三)信息处理费

本机关提供政府信息不收取费用。但是,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频次明显超过合理范围的,本机关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函〔2020〕109号)规定收取信息处理费。

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情况

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为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处,办公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朝阳东路69号,联系电话:0518-85838139,邮政编码:22200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2:30、14:30-18:00,法定节假日除外。

有关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请联系0518-85838139或发送至电子邮箱lygzwgk@126.com(本邮箱仅用于接收信息公开工作咨询及有关意见建议,如需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请参阅前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交渠道”) 。

五、其他事项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本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本机关提出政府信息公开投诉、举报的,请将举报内容及相关证据材料通过邮政寄送方式提交,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的字样。

附件:1.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doc

   2. 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流程图

依申请公开办理流程图.png



国家文件
省级文件
市级文件
市政府工作机构及职能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职能配置和内设机构 2019-04-02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9-04-01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 2019-03-31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医疗保障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2019-03-31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外事与侨务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 2015-07-30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 2011-07-25
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沿海地区发展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1-07-22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旅游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物价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商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2010-09-30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 2010-09-30
市政府文件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市政府规范性文件
失效文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专项规划
计划总结
连云港市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23-01-06 09:01:27 阅读次数: 字体: [ ]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2023年1月5日在连云港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邢正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较好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科学精准处置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中央、省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对突发疫情,各级防控体系闻令而动、高效运转,广大干群勠力同心、尽锐出战,快速果断扑灭多轮疫情。坚持全国“一盘棋”,与兄弟城市守望相助、携手抗疫。完善常态化防控体制机制,加强重点人群、重要场所、关键部位管理,抓好口岸疫情防控,建强信息化平台,推进疫苗接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推动“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转变,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改造10家定点亚定点医院,设立10家互联网医院,扩容154家发热门诊诊室,做好66.8万名重点人员健康管理,统筹调度药品供应,用心用情解决群众诉求,确保社会大局平稳有序。

(二)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对冲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制定出台惠企纾困50条、工业20条、促消费10条等系列措施,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基本盘。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7%,留抵退税162亿元、退税质效全省领先,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60亿美元,净增“四上”企业800余家。大力提振消费,发放消费补贴9000万元、旅游消费券及电子门票50万张,培育夜间经济集聚区20个,网络零售额突破900亿元、增长25%。实行“房票”安置制度,发放购房补贴6000万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8个。银行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7%、位居全省前列。扎实做好能源物资保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工业用电量增长21.2%、全省第一。

(三)加快发展现代产业,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重点产业加速崛起,完成工业投资1500亿元,总投资677亿元的盛虹炼化一体化、335亿元的卫星化学轻烃综合利用项目全面投产,碱业公司搬迁改造、华电LNG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增百亿企业2家。启动布局外地驻点招商工作,新签约盛虹芳纶等过百亿元项目13个、亿元以上项目760个,总投资5150亿元。“中华药港”一期投用,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球最长123米风电叶片成功下线,全球首套智能船用装卸臂交付使用。与无锡开展南北结对帮扶合作,无锡连云港工业园区获批建设。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新建高标准农田42.8万亩,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家。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实现县区全覆盖,成功举办连云港之夏旅游节、西游记文化节,海州区、连云区获批省文旅消费示范单位。创成“千兆城市”,移动大数据中心建成投用。全省海洋领域首个技术创新中心启动建设,太湖实验室分中心落户我市,高效低碳燃气轮机首个试验平台满负荷运行。与无锡共建科创飞地3家,培育省创新型领军企业12家、“专精特新”企业62家,净增高企121家、增幅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37%、连续三年苏北第一。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加快“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推进东西双向开放,深化与上海港及西安、兰州等陆港合作,新开航线10条、铁水联运通道5条,“连申快航”实现“天天班”,中哈物流基地集装箱量增长10%,上合物流园物流量增长20%,开行国际班列728列。30万吨级深水航道全面建成,盛虹30万吨级原油码头投入使用,40万吨矿石码头、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开工建设,整车出口22万台、跻身全国三大口岸,港口吞吐量突破3亿吨、集装箱运量550万标箱。实施自贸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创新事项,11项案例在全国全省推广,全国率先开展铜精矿保税混配试点,办理RCEP原产地证书2127份。高规格承办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首届大会。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专项行动,出台审管联动、全程代办、全市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集成化改革措施,全省率先开展“综合查一次”执法改革,建成国内首家“电水气讯”联合服务中心,“工改”材料压减比例全省领先,实现企业开办全免费半日办结、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

(五)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功能品质稳步提升。高质量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合理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空间。海滨城市特色日益凸显,西连岛滨海风貌塑造、海滨大道景观提升等工程扎实推进,赣榆琴岛天籁、白鹭湿地公园建成投用。连淮高速扩建、连宿高速建设全面推进,新建城市道路21条,5个铁路地涵引道工程开工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800个。新建城镇污水管网302公里。改造老旧小区142个,加装电梯139部。园博园基本建成,新增大中型公园5个、口袋公园59个。创成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152个。依法处置违法建设126万平方米。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实施,改善农房1万户,改造户厕7.9万户,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个,5G基站实现重点行政村全覆盖,建成农村公路386公里,东海县、灌南县创成省农村公路示范县。

(六)扎实推动绿色转型,生态底色更加鲜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相关问题完成整改销号。烟花爆竹禁放、城市道路深度保洁成效明显,餐饮油烟绿岛加快建设,PM2.5浓度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优水平,空气优良率全省第二,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完成治水工程153个,打造幸福河湖样板29个,实现石梁河水库清水进城、活水绕城,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93.3%,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全省第一。碱渣场生态修复稳步推进,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高标准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完成绿化造林2.78万亩、湿地修复3153亩,新建省级绿美村庄46个。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4个,创成省首批绿色发展领军企业8家、苏北第一。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超三成。新增新能源汽车1.2万辆。

(七)倾力办好民生实事,幸福港城更有质感。坚持用政府“紧日子”换取群众“好日子”,建立重大民生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基本完成50件民生实事,839个项目完成投资286亿元。千方百计稳岗稳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7万人,扶持创业2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9%。省内率先实现校园社保卡“一卡通”,医保服务实现乡镇全覆盖,“医后付”试点受到群众欢迎。“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得到加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8所,新招聘教师1700余人,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双减”工作成效明显,师专创本稳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进入全国前十,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全国领先,连续七次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7人(组)荣登“江苏好人榜”、入选数全省第一。成功申办第二十一届省运会。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市救助站、市儿童福利院。

(八)切实加强综合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化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扎实开展危化品、燃气、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三年下降幅度超30%。建成石化基地国家危化品应急救援队。有效应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干旱和“7.20”龙卷风等气象灾害。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推动涉粮问题专项巡视整改见效。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阳光食堂”直采平台建成投运。主动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和房地产、村镇银行等领域风险。深化平安连云港建设,群众安全感创20年来新高。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信访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机制全省推广。优化社区设置管理,新改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0个。我市再次荣膺“省双拥模范城”。

一年来,全市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红十字、慈善、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新成效,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外事侨务、台港澳、哲学社会科学、档案、地方志、科普等工作得到新加强,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基层武装、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等工作迈出新步伐。

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河长制工作等立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重点领域审计、统计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落实重大事项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制度,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71件、政协提案385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把敢为善为、真抓实干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大力提振干部队伍锐意进取、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连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为连云港改革发展稳定作出贡献的驻连部省属单位,向积极参与防疫抗疫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广大市民,向担当奉献、共克时艰的企业家、创业者们,向所有关心支持连云港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连云港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县域经济薄弱,区域竞争压力增大;产业结构多元化不足、集群集聚度不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引领仍需强化;港产城联动不够紧密,港口核心战略资源优势尚未有效发挥,海洋强市建设任重道远;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基层治理尚需提升,部分领域安全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公职人员担当精神、执行能力需进一步增强,营商环境还要下大气力优化。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3年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锚定“十四五”目标任务的攻坚突破之年。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严峻复杂的外部风险挑战充满不确定性。越是困难越要保持定力、越要迎难而上。我们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连云港,正处在加压奋进、提速增量、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在主导产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陆海双向开放能级稳步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等关键因素拉动下,高质量做好今年工作的支撑有力、基础扎实。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对连云港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港兴市”核心战略,牢牢锚定争先进位目标,全力推动各领域攻坚突破,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港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外贸进出口增长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高于省控线,节能减排降碳完成省定目标。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量质并举创新驱动,着力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全力做强主导产业。实施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优势产业补链强链扩链,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加快布局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统筹“1+4”园区联动发展,推进盛虹化工新材料、丰海丙烷综合利用、嘉澳生物航煤等项目建设,石化产值突破2000亿元。放大“中华药港”集聚效应,做强化学药、做优中成药、做精原料药、发展生物药,推进重点药企创新药项目投产达效,医药产值突破700亿元。推动新材料向高端跃升,开工建设高性能纤维产业园和太平洋电子级硅材料等项目,新材料产值突破700亿元。加快建设核电7、8号机组,开工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推进工程机械、智慧矿山成套装备等项目建设,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钢铁产值达500亿元。重抓企业扩能提质,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00个,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着力培强“链主”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净增“四上”企业11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40家。

奋力发展县域经济。抬高县区发展标杆,坚持立足特色、各展所长,壮大总量、提升质量、增强竞争力,力争在全国全省赶超进位。围绕招商图谱和招商地图,主动出击、持续发力,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驻点招商,新招引落地过百亿元项目10个以上、过十亿元项目100个以上、过亿元项目1000个以上。坚持项目为王,推进415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实现投资1400亿元。提升开发园区承载能力,引导资源要素向县域倾斜,开展园区各项区域评估,推动化工集中区升格。强化监测评估,建强4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深化南北结对帮扶,推进“两园三县六领域”合作发展,打造全省共建园区示范标杆。

致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个。做大做强港航、冷链、高端供应链等物流产业,培育重点物流企业30家。保持金融业平稳较快增长,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新增上市企业2家。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繁荣首店经济和夜间经济,开展“苏新消费”活动,推进邻里中心、中央厨房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消费热点”和“网红商圈”。壮大东海水晶、赣榆海鲜、灌云主题服饰等电商产业,网络零售额突破1000亿元。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文旅融合,推进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推行大花果山景区一票制,实施旅游年票外地游客同城待遇,创建4A级以上景区3个,持续打造渔湾、青松岭、羊山岛等旅游休闲好去处。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6%。推动数实融合,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160个,新增星级上云企业30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5个。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产业园、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等载体,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未来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20%。深化“千兆城市”建设,实施5G网络重点地区深度覆盖、实现村村通。

聚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营造高效能创新生态。抓好康缘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等国家、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建设“一带一路”技术转移中心。加强与无锡“两机”产业合作,全面建成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平台。高质量打造花果山医学科学中心、农业科学中心和盛虹先进材料研究院、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平台,引建重大产业创新载体10个,新建企业研发机构30个以上,培育高企45家,转化科技成果100项。加快建设科教人才强市,大力实施花果山英才计划,打造区域性人才中心,新增各类人才3万人。

(二)坚持向海图强经略海洋,着力开拓后发先至新赛道。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统筹陆海优势资源,发展壮大海洋产业,打造现代化海洋强市。

建设“蓝色粮仓”。推动传统渔业向深远海养殖、远洋捕捞转型,科学优化近海养殖空间布局,加强高品质海产品开发利用,建好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整合渔港资源,完善功能配套,促进产业融合,打造现代渔港经济区。推动海洋食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加快智能网箱养殖、现代贝藻育种、牡蛎高值化利用等项目落地,建设南极磷虾产业园和海洋食品产业集群,建成省海洋食品质检中心。提升苏鲁海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能级,建设全国最大海产品电商直播基地。

壮大海洋新兴产业。规划建设综合性海洋经济产业园、海洋产业孵化载体,设立海洋经济发展基金,推进全球首艘智能技术试验船、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和蓝碳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支持本地药企加大海洋药物研发,引建生物医药保健品、海洋中药产品生产项目,打造“蓝色药仓”。培育海洋材料产业,推动耐盐耐腐蚀海工材料研发成果转化。规划建设重型装备产业园,发展光伏风电、海水淡化设备和海工智能装备制造业。向海开发新能源,推进灌云百万千瓦海上风电等项目,鼓励海水制氢、多能源集成“能源岛”等新业态融合发展。

做优滨海旅游。推动海洋旅游从观海向亲海拓展、从近海向远海延伸。加快建设“百里蓝湾”,实施连岛、海上云台山等景区提质工程,开发秦山岛、前三岛等海岛精品游,丰富赶海踏浪、渔村民宿等近海游和海上垂钓、海底观光等远海游。推出“高铁+游轮”旅游产品,开通连岛至秦山岛海上公交,适时复开国际邮轮航线。培育“渔业+”“婚庆+”“体育+”等海洋旅游新业态,推进海上酒店、游轮游艇俱乐部、帆船基地、水上乐园等项目建设,打造高价值文旅特色节点,建设国际知名海洋旅游城市。

(三)坚持战略引领开放合作,着力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等国家战略,拓展东西双向开放新领域新空间,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全方位区域合作。深化东中西合作,推进枢纽互通、载体共建、产业协同,打造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先进制造业产能基地和新兴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做足陇海线文章,布局建设内陆无水港,做强“海河江、铁公水”多式联运品牌,拓展中西部市场。全面融入长三角,强化产业转移承接和创新成果转化,深化与上海港等合作,在业务融合、市场结合、资源聚合中做大港口体量,更好得服务国家战略。抢抓RCEP机遇,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合作,深耕日韩、中亚市场,开拓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建设进出口货物集散基地和商品交易展示中心。

打造高质量标杆示范。构建高能级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努力打造从太平洋扬帆起航的出海口。锚定“千万标箱、东方大港”和国际枢纽海港建设目标,优化港区规划布局,统筹港口与物流园区联动发展,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加快40万吨矿石码头、实华30万吨级原油码头、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建设,新开航线12条,港口吞吐量增长5.5%、集装箱运量增长9%。着力建设“一港四通道”,打造“E港通”平台,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升“两基地一班列”运营质效,中哈物流基地集装箱量、上合物流园物流量分别增长10%、15%,国际班列稳步增长。

建设综合性交通枢纽。围绕区域协同、国内畅通、国际通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入港铁路专支线和入园皮带管廊建设,实现港口、园区高效联通。实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扩建工程。加快连宿高速建设、连淮高速扩建,推进311国道连云港东段、204国道赣榆城区段、北疏港高速二期等项目建设,在国省道沿线布点货车停车场。实施宿连航道二期工程,海河联运量达1800万吨。提升花果山机场运营管理水平,拓展航线网络,发展临空经济,打造区域性空港枢纽。推进交通运输数字化,实现区域间平台互联、数据共享。

提升开放型载体能级。深化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和制度型开放,推动生物医药、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完善药品审评核查、检验检测、医药公用保税仓等功能配套,推进油气储备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国际中转集拼等政策落地,新增制度创新成果30项、市场主体2000家。拓展综合保税区新业态,发展加工贸易、保税仓储业务。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更好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推进徐圩港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深化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推动友城合作,高水平办好中欧班列合作论坛、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丝路物博会、省农洽会等开放活动。

(四)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环境,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一体推进“五个环境”建设,持续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更好得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简政放权提效能。优化政务环境,聚焦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和基层治理需求,加大赋权授权力度,加快审批权限向基层延伸,推动市区同权、重心下移、联网审批。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化”管理,放宽市场准入,落实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审批职能部门联动改革。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严格限定审批时限,强化全流程监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审批等“一件事”改革,统筹联动“线上专窗”“线下专区”“热线专席”,全面开展综合窗口和帮办代办服务,深入实施容缺审批和首问负责制。

规范管理促公平。深化“互联网+监管”,完善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提高事中事后监管实效。推进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广“综合查一次”,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用法治为各类市场主体保驾护航。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联动推进失信惩戒与信用修复,营造诚信社会环境。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规范涉企收费管理,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强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打造公平中介服务市场。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完善交易制度规则。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建成中国(连云港)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优化服务助发展。加快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行免证办、掌上办、自助办、跨域通办,推动更多材料“免填免交”、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家门口办”。打造“苏服办”连云港总门户,建设市县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有效支撑“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立常态化政策供给机制,强化金融信贷、减税降费等支持,拓展“苏企通”服务功能,实现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一键直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用实际行动留住青山、赢得未来。

(五)坚持全域统筹提升品质,着力展现海滨城市新风貌。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精心打造滨海特色独具、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新港城。

优化空间布局。统筹陆海、城乡、区域国土空间,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纵深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聚焦海州湾区整体开发,深化港口与开发园区、临港产业、沿海城镇互促共生、融通协作,打造亲海近湾、港城相拥、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北纬35°黄金湾区。聚力提升主城区发展能级,增强行政、科教、文化、商贸等功能,提高现代化中心城区首位度。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推动产业配套、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环境卫生等设施提档升级,厚植发展底蕴。

彰显品质特色。着力打造特色片区,扮靓城市颜值、涵养城市气质。高水平推进连云新城提升、西连岛综合开发、连云老街更新等工程,加快建设“江苏新外滩”。高层次推进东盐河片区开发,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打造河清景美、人水和谐的市民休闲地、游客打卡地。加快高铁北广场片区更新,打造最美城市会客厅。承办好第十二届省园博会,推进园博园片区与云台山景区联动发展,加快凤凰山北片区建设,打造城市近山活力区。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新改建大中型公园3个、口袋公园20个,新增绿道30公里、绿地200公顷,将“生态肌理”植入“城市基因”。

完善现代功能。实施人民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更新,坚持“留改拆”并举、形象品质并重,采取小规模、渐进式、强功能等形式,改造老旧小区162个、棚户区1300套,稳步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优化城市路网体系,建立多部门联动治堵机制,推动主城区快速内环建设,实施科苑路、凌洲路等快速化改造,启动秦东门大街东延工程,打通为民路等5条“断头路”,治理巨龙路、盐河巷等10处“堵点”,实行市域部分高速路段通行费用优惠政策。加快构建城市“5分钟便民生活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新辟优化公交线路10条,投放共享(电)单车2500辆。

深化精细治理。持续优化城市大脑,推动智慧城管、智慧交通、应急管理等“一网统管”,用“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推进城市体检,及时处置违法建设、路面破损、积淹水、空中飞线等“城市病”。提高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新建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180个,建设各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6座。严格渣土运输“两点一线”“两票”制管理,设立“土方银行”。加快智慧停车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停车资源开放共享,缓解“停车难”问题。推动综合执法力量进小区,推行安防小区等智慧微单元建设,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六)坚持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着力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锚定乡村振兴总体目标,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推动农业发展高质高效。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整市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建设42.6万亩高标准农田、6万亩绿色蔬菜保供基地,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做强东海大米、灌云豆丹、灌南菌菇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百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推动省农高区建设,打造农业科技合作样板。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响“连天下”品牌,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70%。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城乡生产消费有效对接。

推动乡村建设宜居宜业。重塑新型城乡关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镇村规划动态更新,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实施农村危房和“空心村”改造,建设新型农村社区7个,改善农房5500户,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个。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改造户厕15.2万户,新建生态河道271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0%。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电水气讯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智慧广电、农村“雪亮”等工程,促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改造桥梁30座。

推动农民生活富裕富足。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200个重点帮促村稳定增收,持续打造39个乡村振兴样板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等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强化乡村人才技术支撑,培训高素质农民1.12万人次、科技入户5000户。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育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各100家。举办丰收节、起鱼节等活动,推进农业与文旅、康养、电商等融合发展,拓宽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加强乡村治理,开展文明村镇、家庭创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绘就生态文明新图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美丽连云港。

深入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创新能耗替代指标使用管理,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双碳基金。建设绿色低碳园区,推进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36万亩。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促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8000个以上。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力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治理和微环境管控,推进火电、砖瓦等行业深度治理,实现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深入落实河长制,打造烧香河、东盐河等幸福河湖样板20个,实施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等水利工程36项。新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7个。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池塘生态化改造,压减“直播稻”面积30%以上。扩大市级区域补偿考核范围,国省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推进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加快建设“无废城市”。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设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标杆区,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推进废弃矿山、采石宕口、水土流失等生态修复,绿化造林7000亩。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修复湿地2000亩,创建西双湖国家湿地公园。严格保护近岸海域海岛,加快建立“海上环卫”制度,实施生态海堤改造等工程,提升节约集约和生态用海管海水平。开展“2023绿盾”专项行动,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格,建成生态安全缓冲区2个。

(八)坚持人民至上和谐善治,着力开创安全稳定新局面。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实施全领域、全行业、全链条、全流程管控,保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危化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渔业船舶、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有效防范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完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推进安全发展城市建设,巩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强化金融放贷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强地方债务风险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盘活资产资源,合理控制经营性债务规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国企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深化“阳光食堂”“智慧药房”等建设,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加强电力安全风险管控,确保城市安全供电。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等工作。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广“一委三会”地方标准,推行“全科社工”服务,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快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连云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深化法治连云港建设,推进“八五”普法。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做好人民防空工作,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九)坚持优质均衡普惠共享,着力书写美好生活新答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均衡性可及性,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加大惠企稳岗力度,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3万个,开展“引凤聚连”等招聘活动500场,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支持自主创业1.1万人。规范建设零工市场,打造“就业驿站”。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强化治欠保支源头治理,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纠纷,积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开展社保卡“一卡通”多场景应用,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扩大社保覆盖面,新增参保人数5万人。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完善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健全困难群众急难救助长效机制,精准实施残疾人托养康复服务。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持续扩大覆盖范围。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解决1000户低收入户安居问题。构建“一老一小”多层次、多元化服务体系,新增养老托育试点机构20家、村级互助养老睦邻点95个,完成适老化改造2000户。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始终秉承教育优先原则,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健康发展,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23所、幼儿园14所,改造中小学校舍23万平方米。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校际联合、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支持江苏海洋大学发展海洋前沿学科、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推进师专创本,提升康达学院综合实力。

建设健康样板城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入开展健康连云港行动,强化卫生城市创建长效管理,健康镇比例达40%以上。深化综合医改工作,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基层专家工作室开设率达70%。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医后付”服务。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改建市疾控中心、市中心血站等项目,市一院开发区院区建成投用。全面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科学实施“乙类乙管”,持续加强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建,打造山海丝路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建成最美公共文化空间20个。积极筹备第二十一届省运会,加快推进体育场馆新改建、市体校异地新建等工程。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办好铁人三项赛等品牌体育赛事10项。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向广大市民和“两代表一委员”公开征集民生实事建议共1000余条,经研究论证,形成十大类60项候选项目提交大会,请予审议。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将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著,牢记“三个务必”,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全面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知责于心、履责于行,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绝对忠诚,确保连云港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勇挑大梁敢担当。坚定信心、知重负重,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实际行动,在推动重大战略实施中担当作为,在服务发展大局中拼搏进取。强化争先进位意识,全力以赴抢机遇、抓项目、争政策、拼指标。切实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努力成为推动改革发展、善于攻坚突破的行家里手。突出“四敢”导向,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以担事宽肩膀扛起发展新使命。

(三)善作善为强作风。坚持刀刃向内,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执行力,杜绝“躺平”行为。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以制度刚性倒逼效能提升,形成“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的工作闭环。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切实做到敢创新、善创新、能创新,不断增强开拓性、创造性。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靶向整治层层加码、麻痹松懈、任性用权、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以“严真细实快”的作风,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务实高效开展。

(四)依法行政立公信。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让厉行法治成为政府工作的自觉。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加强营商环境等重要领域立法,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审批管理全过程监督,从源头上、制度上、机制上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依法统计,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

(五)清正廉洁守初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各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财会、统计监督,强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实行“公物仓”制度,节约行政成本。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决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扬帆启新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为建设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书写新时代的“西游记”而不懈奋斗!